【农业新闻】中国的小谷子也出国了?
添加时间:2018-12-03 点击量:3310

一种原产于中国的古老粮食作物——谷子,近年来在非洲多个******试种成功,把“小”谷子做成了“大”事业。

“小”,在从事这一研究的农业科学家赵治海眼里,显有所指:颗粒小外,种植面积和民众消费量相比过去,“也都变小了”。

谷子被誉为“五谷之首”,在中国北方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。作为曾经的传统主粮,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种植面积约1.5亿亩。后因产量低等原因,渐被高产的杂交玉米、杂交水稻所取代。

但这并不影响民众对谷子的喜爱。时至今日,去壳水煮而成的小米粥,作为民众常见食用方式之一,依旧会出现在病人、老人和婴幼儿的日常食谱中。

谷子,也是赵治海“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”。如果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算起,他与谷子已“朝夕相处”36年。此间,他培育出的“张杂谷”系列,使谷子******亩产超过810公斤,填补了******空白。这也为赵治海赢得“杂交谷子之父”的赞誉,业界甚至一度有“南有袁隆平,北有赵治海”之说。

由于高产、抗旱、耐瘠等特点,目前“张杂谷”已在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等多地广泛种植,节水之余,也实现了增产。

赵治海说,在中国种植成功后,他就想着让谷子走出国门,为一些仍未全部解决粮食******问题******的农民提供服务,“也能拓宽中国种子的遗传图谱”。

2008年5月,赵治海跟随河北农业部门,******次去了非洲。用小米做成的爆米花,受到了当地民众认可。随后,他在埃塞俄比亚一高粱研究所开始了谷子试种。

赵治海介绍,相比当地“苔麸”“手指谷”等主要农作物,谷子产量高、适应期短、容易吐壳。而同种植的玉米相比,谷子3个月的短生育期,也可更灵活适应降雨条件。

这也引起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高度关注。2009年,时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雅克·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。赵治海清晰记得,迪乌夫考察结束后随即就给总部打电话,建议将“张杂谷”在全球推广。

在非洲推广谷子的过程中,他们一直把当地农民的利益放在******位。“教他们种,有时还负责回收,再帮他们卖出去。”赵治海说。

如今,在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,已有用谷子代替“苔麸”制作“英吉拉”,也有地方开始用小米煮粥。

“但埃塞人还会往里边加入咖喱或糖等调味品。”他笑着补充说。

十年间,“张杂谷”已在埃塞俄比亚、乌干达、尼日利亚、纳**亚、苏丹等******试种成功。如今,这一中国支援非洲的农业项目,示范种植已超过3000多亩。

近年,赵治海所在单位一直承办“杂交谷子技术国际培训班”,从邀请到主动来,“今年招20个人,来了25人。”

    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民富了起来,也使得中国谷子走出国门,“正为******上更多的人解决饥饿问题”。


请说明在中国小米网上看到的!

上一篇:【农业新闻】中国—阿拉伯******博览会品牌推介会在迪拜举行
下一篇:【农业新闻】第三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将在北京举行
在线客服